中文 | English

瀏覽總人數
012345
 
       簡介
     
 
  隨著交通與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病人與疾病可以在短時間內「遊走世界各地」,醫師在各地遷移,有些國家「輸出」醫師,有些醫師人力短缺的國家則「輸入」醫師(Mullan, 2005; Ogbu & Arah, 2006)更有許多年輕學子跨海就讀醫學院。醫療人力國際化的風潮也在台灣出現,向來有不少台灣醫師畢業後出國執業,而今,外 國 醫師到台灣實習或執業的增多,台灣人到國外習醫的則更多。

  我國的醫師人力需求經由衛生署或經建會評估,再由教育部醫教會訂定,教育部嚴格規劃醫學院培育學生人數、及醫學系的設立,以保證國內醫學教育之品質。目前台灣共有12所大學設有醫學系,每年培育1300名醫學生。長久以來,醫師在台灣具有頗受尊崇的社會地位,進入醫學院的學生總是治學能力優異的頂尖人才,進入醫學院的過程十分競爭而困難,許多想要 成為 醫師的學生因此轉而前往國外醫學院校就讀。就讀醫學院的地區主要分佈於波蘭、捷克、匈牙利、菲律賓、日本及大陸地區等國。隨著就讀人數逐漸增多,許多相關問題因此浮現,甚至可能對我 國的 醫師就業環境與醫療品質有所影響,國人海外習醫的趨勢已經引起各界的關注。

  根據醫師法規定(醫師法第四條之一),參加醫師考試須具備公立或立案私立大學、獨立學院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的國外大學、獨立學院等醫學系科畢業,而教育部採認為具考醫師執照的學歷乃涵蓋九大地區與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法務部,2007)而在衛生署2006年一月修正醫師法施行細則中,特別指出上述九大地區與國家中的歐洲是指加入歐盟的國家,並明定歐盟國家的學歷,必須實際在當地修畢全程學業才予認可,(法務部,2006)轉學或插班學生則不予認定,使得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的醫學大學成為新興的醫學系求學管道。至於除了美、加、歐洲等九大地區和國家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醫學院畢業者,須先參加由教育部舉辦的國外大學醫學系畢業生甄試,通過後才 能參加 醫師考試。(林宜靜,2006)早期有人先到菲律賓讀醫,由於菲律賓學歷不在教育部採納之列,便再轉學到東歐國家取得畢業證書,或設法取得美 國 醫師執照,再以同等學力參加醫師考試,即可免掉甄試。而在修法之後,如果在九大區域外的東南亞國家先讀一年多,再轉到其他國家如波蘭等讀剩下的學程,回國後仍不能直接參加醫師考試。(林宜靜、陳智華,2006)

  如果國外醫學院畢業生要在國內執業,都要參加考選部辦理的醫師高考。過去三年間,每年有一、兩百名外國醫學系畢業的學生報考,根據考選部資料顯示,自2005-2008的四年間,醫師高考及格人數分別為46,33,77,及23人(96年的錄取率53.10%為最高,其他三年的及格率均在30%左右)。(考選部,2008) 從 醫師 公會的 醫師執業登記統計來看(台灣醫師公會,2008),國外醫學院畢業後取得執業執照比率最高的地區主要來自東南亞各國,共754人,約為2.06%,其次是日本,共112人,約0.11%,而中南美洲地區醫學院畢業生的執業登記率排名第三,共96人,約0.23%,高於美加地區的79人和歐洲地區的58人。但與國內醫學院畢業生執業登記人數34015人相比,國外醫學院畢業生只有1187人,約佔全部登記率的2.80%。顯示目前我國的醫療人力仍以國內醫學畢業生為主,但國外醫學畢業生回台執業人數是否增多,或對台灣醫療環境之影響為何,目前尚未有資料可提供說明。

  至於對語言問題的掌握,目前並沒有加入特別的語言測驗,只是外國人參加專技考試,採行筆試,例行用中文作答。但是有一種考試例外,那就是外國人領有外國政府 相等之 醫師執業證書,並志願在我國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報考醫師證照考試時,允許以英文命題及作答。(考選部,2007)

  外國醫學院畢業生在台灣服務的首要考量是這些「外國」醫師能力的問題與對 國內 醫師人力資源分配的影響。

 
     
      宗旨與理念
 

 

波蘭醫學生事件在台灣所激起的醫學教育省思
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八年度研究計畫「中華民國國民持國外學歷參加國內
醫師考試之變動趨勢,及對國內醫療環境及醫學教育衝擊之研究」
計劃編號:098M 006 / DOH098-TD-M-113-098002

 
     
canakkale canakkale canakkale truva search canakkale vergi mevzuati bagimsiz denetim bagimsiz denetim web security ozurluler bilisim teknoloji sgk bagimsiz denetim bagimsiz denetim